集微网消息,兆讯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兆讯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与测试,并为客户提供芯片级信息安全和系统解决方案的芯片设计企业。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公司目前已形成八大类核心技术,包括安全 SoC设计平台技术、高效 SoC测试平台技术、多层次芯片安全设计技术、运算性能优化设计技术、低功耗设计技术、高集成度设计技术、高可靠性设计技术、数据读取模块设计技术,主要产品可分为安全SoC、周边外接芯片、通用安全 MCU、安全元件。
(相关资料图)
今年6月29日,兆讯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目前审核机构已做出第一次问询,但问询的相关信息目前未公开。本次兆讯科技募集金额10亿元,主要用于物联网的多核安全SoC系列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移动支付安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研发测试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科创板审核问询的焦点所在。集微咨询凭借对科创板IPO审核过程问询与答复的长期关注,以及企业上市过程中知识产权辅导与培育的丰富经验,剖析兆讯科技公布的招股说明书,发现兆讯科技存在如下知识产权问题。
大批量专利集中申请
兆讯科技在招股说明中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已取得丰富的技术成果,拥有48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软件著作权,1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集微咨询进一步对其拥有专利的申请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incoPat,集微咨询)
结果显示,兆讯科技自2011年成立至2022年,年专利申请量普遍维持4件以下,而其中2019年的年专利申请量激增,专利申请量高达37件,占专利总量的60%以上,对此兆讯科技并未做出解释。另外,据兆讯科技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其八大核心技术分别对应的知识产权数量可知(如下图),此37项专利技术应为兆讯科技的核心技术,而兆讯科技也并未对技术产生过程与集中申请专利的对应性进行说明,在此情形下,审核机构可能质疑其集中申请专利的动机,是真实技术创新驱动产生?还是为了冲击科创板上市而有意为之?或要求其做出详细说明。
海外专利布局缺失
兆讯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报告期内其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业务地区划分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据上图可知,兆讯科技2020年度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仅有2.06%,2021年度增长至6.87%,而2022年度境外收入占比已达到17.43%,由此可看出,兆讯科技近三年的境外业务增长迅速,其也在招股说明书披露将积极推动全球化销售战略。集微咨询进一步对其知识产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兆讯科技目前没有任何境外专利布局,而兆讯科技所处行业不乏专利实力雄厚者,如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美信半导体等,在境外业务日益扩大的情形下,没有境外专利布局支持,境外业务是否会受到牵制和影响或未可知,由此产生的风险引人担忧。
核心技术人员认定存疑
兆讯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批露了其核心技术人员的认定标准:(1)拥有与公司业务匹配的深厚资历背景,对行业理解深刻、独到;(2)掌握公司的核心技术,并对公司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产业化作出重大贡献;(3)在公司的研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公司获取的专利等知识产权有突出贡献;(4)在公司工作年限较长。
同时,兆讯科技也批露了其核心技术人员有5人,分别为李立(董事长、总经理)、刘占利(技术总监)、杨磊(董事、副总经理)、范振伟(技术总监)以及汪标(技术总监),并公开了上述5人的具体情况。
集微咨询通过对兆讯科技公布的60件有效专利的发明人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incoPat,集微咨询)
由上图可以看出,李立、范振伟、杨磊作为发明人的专利数量排名前三,而被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的刘占利仅有仅有6件专利,低于李凌浩、焦英华、马洪祥、鲍妍等人,而被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的汪标则没有任何专利申请。
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其核心技术分别对应的知识产权数量可知,李凌浩等人申请的专利均为涉及公司八大核心技术的专利,而李凌浩等人却未被纳入为核心技术人员的名单中。此外,刘占利自2011年就在公司任职,而汪标在2017年在公司任职,两人的入职时间均比较长,且在兆讯科技担任技术总监职位,而两人作为发明人的所申请的专利数量却没有优势。
基于上述情况,审核机构可能要求兆讯科技对核心技术人员认定的合理性做出进一步说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具有诸多瑕疵的兆讯科技能否成功闯关科创板,集微咨询将保持关注。
关键词: